English 信息公开 服务大厅 办公
您所在的位置: ob体育 > 媒体师大 > 正文

媒体师大

【红网】郑群明 李伯涵:以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2024-08-13 16:54   来源:红网   作者:郑群明 李伯涵   点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从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乡村振兴投入机制、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体系等方面为进一步深化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激发乡村全面振兴全新活力明确了路径。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工作,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决定》为我国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新机遇,也为乡村借助旅游高质量发展助推全面振兴创造了条件。

一、立足乡村旅游价值,凝聚乡村振兴动力

乡村是国家经济基础、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在新时代的国家发展布局中,乡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乡村全面振兴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具有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因此需立足乡村,因地制宜,发挥以点带面、示范引领、连线成片作用,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注入活力。

一是立足农业发展乡村休闲。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催化剂。乡村应发挥主体作用,促进观光、农事体验、科普教育、康养保健等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开设采摘园、有机农场,结合餐饮住宿、文创商品、特色农产品销售多业态运营。以“生态乡野、回归本真”为要,巧用旅游平台为休闲农业引流,用本地特色农事赋能旅游发展,实现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双向奔赴,使发展乡村休闲和建设和美乡村稳步推进。

二是守住乡味开展乡村体验。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仅是“开门迎客”,更要注重文化体验、生态保护和康养等复合型价值的构建。乡村应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维持传统村落、古建筑和遗址的历史风貌。同时,利用先进科技完善数字化档案体系,保存和展示地方戏曲、传统美食、风俗节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物化”乡村传统文化和“活化”非遗精华,将“文化”与“产业”相融合,传承好历史文化,赓续发展乡村文化,进一步推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的旅游发展模式。

三是做精融合丰富乡村业态。借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一二三产业特点,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乡村旅游应根植于县域,以农民为主体,以村域为单位,开展一村一品、一乡一色的特色旅游,形成各自特色;结合特色文化,适时组织节庆活动,吸引游客体验乡村生活;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对接产销、打通城乡,畅通城乡双向循环,如将水果加工成果脯、果酱、果汁,将谷物加工成预制菜品等,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和质量追溯体系完善,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让游客吃得放心,买得安心。充分发挥支柱型特色产业为引领,将农业生产与旅游发展深度连接,实现农民经济收入增长、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同时带动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盘活当地旅游资源、形成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合力,发挥乡村多元价值,多维发展、多角度拓宽,实现产业链多点增值,整合融通。

二、发挥旅游政策引领,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政府在统筹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起着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要发挥政府引导、汇聚智力人才的作用,助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一是政策入村扶持。政府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资金贷款等,激励农民和企业参与乡村旅游建设。同时组织涵盖导游服务、餐饮管理、民宿经营等方面的专业智力团队,为旅游企业和个体户提供指导;通过建立区域合作平台,分享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经营者提供专业学习交流机会,培养一批懂旅游、善经营的乡村旅游带头人。同时设立乡村旅游工作监督小组,完善乡村发展指标和评价体系,评选旅游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乡村,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品质化和品牌化,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二是科学规划引领。政府制定明确的政策和战略规划,为乡村旅游提供方向指引。明确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路径和重点领域。对建设用地严格把控,禁止大企业圈地,切实严格保护耕地,探索新型乡村旅游用地政策,合理规划旅游开发用地。设置监督小组,制定并严格执行环保建设标准,确保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不破坏生态环境,保障各地的乡村旅游有序发展,避免盲目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是招贤纳士赋能。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坚持优秀旅游人才“下乡进村”和就地取“才”并重的原则,完善人才引进和福利体系,吸引人才扎根乡村旅游建设,以人才下乡带动资源下乡,解决资源要素瓶颈。鼓励新农人回乡发展,利用直播短视频为代表的营销工具,利用流量红利、以内容为抓手,以视频与直播为载体,助力农产品产销和乡村旅游资源和品牌宣传推广,吸引ob体育游客和投资者,打通销售“最后一公里”,传递美丽乡村新面貌。

三、激发旅游企业动能,创新乡村振兴道路

企业不仅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力军,更是乡村振兴的推动者。企业与政府、乡村、农民携手合作,共同推动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构成了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通过积极参与和创新实践,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探索新业态、新模式,为乡村旅游注入新的活力,为乡村振兴铺就广阔的发展道路。

一是抓住乡愁开发多元产品。乡村旅游,不仅是领略山明水秀,更重要的是寻找记忆中的那份乡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因此旅游企业需对乡村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紧扣文化脉络,以农耕文明为魂、美丽乡村为韵、生态农业为本、实践创新为径,开发各色各样、独具风格的乡村文化旅游产品。通过品牌化运营,把乡土文化与新时代旅游需求有机结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大IP,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的旅游价值。同时,有效整合乡村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农产品等资源,形成观光休闲、特色餐饮、休闲度假、研学相融合的多元化、差异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实现跨行业整合,拓宽产业链布局。进一步创新旅游形式和内容,开发互动性强的旅游产品,或引入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创造出更丰富的沉浸式旅游体验。最后,从矩阵式传播到精准市场转化,基于精准的市场调研、定位和营销,寻找合适的目标群体,制定有效的推广策略,满足多元化的游客群体需求。

二是互惠共享创新合作模式。旅游项目的开发需政府、村民和企业密切合作,形成利益共享机制。重视维护与村民的关系,加强政府与村民的沟通,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性。企业负责资本投入和运营,吸引村民就业,以股权、管理岗位等形式吸引当地村民深度参与乡村旅游运营,共享合作收益。建立长效监管维护机制,保障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实现互惠共享、和谐发展,让乡村旅游发展的成果ob体育惠及村民,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同时,围绕城乡协同发展的旅游开发模式,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延伸乡村,以城市带动乡村,打造城市与乡村融合的近程旅游产品,满足城市居民的周末游、自驾游等多元需求,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放空”的一方天地。

(作者:ob体育旅游学院、韶山红色文化旅游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郑群明 李伯涵)

原文链接:https://moment.rednet.cn/pc/content/646842/57/14178569.html

分享到:

上一条:【华声在线】吴向红 吴亮芳:发挥实体书店作用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

下一条:【华声在线】长沙市岳麓区第一小学科学教师团队开展自然科普体验式培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