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考察我校区校共建德育实践基地
我校承办团中央“新青年 耀青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主题活动
校庆志愿者动员培训大会合影
(供稿 校团委)自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我校共青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四维工作格局,开创了共青团事业的崭新局面,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全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等全国性荣誉200余项,《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媒体对红色论坛、区校共建品牌项目进行了报道推介。
坚持培根铸魂 争当思政工作生力军
学校共青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作为主职首业,引领团员青年高举团旗跟党走,争当思政工作“生力军”。
以“青马工程”为龙头,牵住理论武装的“牛鼻子”。设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协会,校、院、班三级联动,建立中心学习小组20余个,支部学习小组600余个,每年开展主题教育600余次,协会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百佳理论学习社团。选送我校教师团干及学生骨干300余人次前往中央团校、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韶山干部培训学院等地学习交流。湖南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研究中心落户我校,涌现了“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优秀学员”王耀光等先进典型。
以“红色论坛”为示范,把好自我教育的“方向盘”。红色论坛项目持续推进,创新性开展论坛“三进”(进社区、农村、中小学)工作,每年开办红色论坛100余期,500多名学生登台主讲。论坛模式在湖南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工业大学全面推开,获评湖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示范项目。先后涌现出“团中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标兵”高银彬、陈宇迪等一批优秀青年代表。
以“互联网+”为契机,占领舆论导向的“新阵地”。创新构建翔网、微信、微博、QQ空间、抖音“五微一体”的团宣平台,搭建“团学一体、校院联动”的新媒体矩阵。官微关注人数12万余人,2020年总浏览近200万,13次进入全国普通高校团委微信公众号综合影响力排行榜十强。近年来,团属新媒体阵地先后获评“团十八大以来共青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专业工作室”“全国百强高校媒体”等省级以上成果10余项。
坚持立德树人 争当青年学生成长引路人
学校共青团始终坚持深入青年、贴近青年、服务青年,不断强化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育人,促进学生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争当青年学生成长“引路人”。
以文化育人为重点,校园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打造“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等为代表的校园文化育人品牌,累计参与数超过30万人次。积极投入学校80周年校庆工作,精心组织“一路走来”校庆文艺汇演和“回到岳麓山”校友诗文音乐会,组织240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参与到校庆8项主体活动,受到校友来宾好评。承办团中央“新青年 耀青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活动,得到《中国青年报》、红网等广泛报道。在团中央青春国学荟活动,李增明获“国学达人”挑战赛大学组全国亚军,2个项目入选“优秀国学项目”,高居全国前列。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获一等奖5项、优秀创作奖2项,居湖南高校首位、全国前列,创历史新高。100多个社团获评全国优秀社团、全国最具影响力学生社团、全国优秀国学社团等荣誉。
以社会实践为抓手,服务社会迈入新征程。五年来,组织500余支学生团队,10000万人次参与暑期社会实践,4次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连续五年组建“赴绥宁插柳村扶贫实践服务团”,共组织500余名师生参与扶贫实践,在脱贫攻坚中做出重大贡献,被省人社厅记功。积极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多次获评“优秀高校项目”,入选团中央“镜头中的最美支教团”。开创了校地合作双主导、学院社区双推动、学生居民双受益的实践育人共同体模式。这一模式得到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省委副书记乌兰等领导高度肯定,《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网等10余家中央媒体进行了集中报道。《“区校共建”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构建》项目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以双创赛事为牵引,创新创业掀起新高潮。近五年来,举办“精勤讲堂”300余期,累计参与2万余人次。构建“蓝田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体系,设立桃子湖、天马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设立“达嘉维康”青年创新创业发展基金,创新创业掀起新高潮,在“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赛事中,获国家级、省级奖励300余项,多次摘得湖南省“挑战杯”竞赛最高荣誉,获评“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高校”。
坚持纵深推进 争当改革创新先锋队
学校共青团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团,奋力推进团学组织革新与发展,争当改革攻坚的“先锋队”。
以体制机制优化为统揽,凝聚改革合力。相继印发并实施《ob体育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ob体育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ob体育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扎实推进团学组织改革。积极贯彻代表大会制、提案制、常任代表制,不断提高学生干部整体素质。深入实施活力提升工程,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每年“红旗团支部”申报率超过90%,连续5年举办“团支部形象设计大赛”,累计3000余个支部参赛,5个支部获评“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
以干部选培机制完善为基础,提升改革动力。改革团干部配备制度,按照专、兼、挂的队伍建设思路,加强队伍建设。制定完善《ob体育学生干部管理条例》,不断优化学生干部选拔、培训、考核等工作。建立健全干部激励机制,争取社会资源,先后设立“思齐”“新东方”“洋光”等优秀干部奖学金,共奖励400余名优秀学生干部。抓好学生骨干队伍建设,2020年度校级团学组织干部共有30人获综合奖学金,占总人数的81.08%。推报1人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5名同学入选“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编辑:廖依扬
责编:张永涛 马铁泉
审核:蔡颂